答案藏在一组数据里:以20万元创业补贴为起点,729家企业在此孵化,35亿元社会融资被撬动,一支上市企业梯队在国有资本加持下悄然成型。这不是奇迹,是“柳枝行动”用十年写就的生长答卷。
答案藏在一次跨越里:从单一资金扶持到全链条服务,“陪跑式”孵化打破创业“死亡谷”魔咒,存活率从59%跃升至91%。158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在此扎根,2024年单年税收贡献突破亿元。
这不是偶然,是“柳枝行动”用十年筑起的产业根基。 十年柳枝终成荫,一树春风千万枝。如今,它早已不是单薄的扶持政策,而是激活一片土壤创新基因的“引擎”,将科创的“金种子”播撒在湖南湘江新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近日,“柳枝行动”申报办公室的门槛,快被创业者的脚步踏热。抱着资料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空气中都飘着跃跃欲试的创业气息。
“2.0版本一发布,咨询量直接翻了番。以前我们一周跑遍园区,只能挖掘20多家企业;现在仅一天,就有近20家企业主动找上门。”长沙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永强的话里,藏着“柳枝”十年的蜕变——累计7000余个申报项目背后,“在湖南创业,就找柳枝行动”的品牌效应,早已深入人心。
2015年,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恰逢长沙“互联网+”产业勃兴。大批湘商、创客带着技术与梦想返湘,“柳枝行动”应势而生——集资金扶持、免费场地、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专为初创企业打通“从0到1”的第一道关卡。
“传统孵化是等企业上门,咱们不可以等!”方永强的答案很明确,“新区的高校、返乡人才里藏着科创‘富矿’,缺的是打通技术到市场的链条。我们一定要主动扎进去,把资源抓在手里。”
于是,柳枝团队带着资金与服务,一头扎进了产业土壤:从园区办公楼到科创大赛路演现场,从高校实验室到行业协会活动,十年足迹织成一张网,贯通百余条优质企业输送渠道。哪怕是暂未达标的企业,也能进入资源库享受对接服务;遇到有潜力却未落地的项目,“柳枝”更会主动“推一把”,帮其落地转化。
中南大学资生院教授曾伟民,就是被“推”着走上创业路的。他手握核心技术,却习惯了校园的安稳,从没想过创业。“最初只是帮柳枝推荐学生项目,他们常来我实验室。聊着聊着,反倒成了他们催我创业!”
为了帮曾伟民打消顾虑,“柳枝”几乎包办了前期所有“麻烦事”:提前对接客户资源,全程代办企业注册、申请流程。如今,他创办的湖南麦肯伟科技,年产值1500吨酶制剂的生产基地已投产,完成首轮2000万元融资,正朝着全国合成生物制造业领先者的目标迈进。
这样的故事,在“柳枝”的十年里屡见不鲜。累计服务1万余个项目、带动5.8万余人就业,入孵企业融资率超16.7%、成功率超60%——“柳枝”用根系般的韧性,让埋在“深土”里的“金种子”,一个个破土而出。
创业路上,“死亡谷”是绕不开的坎。起步阶段的每一步,都可能是逆流而上,失败往往是大概率事件。
“最早做孵化时,成功率并不高。我们能做的,就是跟着创业者一起调整,搞清楚他们最要说明。”方永强的回忆里,藏着“柳枝”服务的进化逻辑——从单一资金支持,到覆盖创业培训、成果转化、资源对接、投融资指导、人才服务、管理咨询的全链条服务,不变的是“逐个击破痛点”的初心。
连续创业者罗舟路,对这份“初心”有着切身感受。这位美国西北大学硕士,曾在国际有名的公司工作近十年,第一次回国创业就选择了湘江新区,也第一次得到了“柳枝”的资金支持。
“最初做智能环卫系统,最多时公司有100多人,势头特别好。”但2021年,市场突变让业务遇挫。罗舟路没打算停:“创业哪能停下?市场变了,我们就找新机会。” 2022年,AIGC大模型爆发,他敏锐嗅到商机,带着团队转向高校论文查重领域,联合头部企业PaperOK创办湖南茅茅虫科技。让他没想到的是,二次创业,“柳枝”依然选择支持他。
“第二次拿到支持,心里特别暖。柳枝这么看好我们,我们没理由不往前冲。”罗舟路说,这一次,“柳枝”的服务更精准:免费场地省了租金压力,融资指导少走了弯路,资源对接加速了合作。如今,茅茅虫科技已与多家知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顺利完成千万级融资。
当时,疫情让众多企业停摆,莫之比智能更是走到了生死边缘。“先是国外芯片封锁,再是工厂停工,产品交不出去,资金链马上就要断了。”创始人陈浩文博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这家2017年从60平米小房间起步的企业,熬过了漫长的研发技术期,眼看毫米波雷达产品要量产,却可能功亏一篑。
就在绝望之际,“柳枝”团队找到了他。多轮沟通对接后,“柳枝”帮企业链接到1500万元关键投资——金融活水注入,莫之比智能终于起死回生。“能在湘江新区创业,是我们的幸运。未来,我们会用更多技术创新,反哺新区发展。”陈浩文的话里,满是感激。
初生幼苗虽易折,春来依旧裹长条。 十年过去,“柳枝”不仅没有枯萎,反而愈发繁茂:入孵企业存活率从59%跃升至91%,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它始终在“拔节生长”的生命力。
如今,“柳枝行动2.0”全新发布,直指早期公司发展的核心痛点,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扶持链条。最直观的变化,是资金规模的翻倍扩容: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元,持续5年,总资金池达2.5亿元,较此前扩容超60%。资金精准投向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储能材料、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和软件服务业领域,重点扶持成立6-36个月的初创企业。
“2.0版本最大的突破,是首创‘20+30’双轨模式。”方永强解释道,20万元创业补贴无偿不占股,能解企业现金流的燃眉之急;30万元一次性注资则灵活定价——有机构跟投按市场定价,无机构融资则按投前估值1500万元定价,为公司可以提供国企背书,方便企业拓展B端和G端业务。
更关键的是,“柳枝”以专项资金为切入点,打造具有金融特色、产业优势的服务体系,形成“孵化+投资”的滚动发展闭环。背后的国有资本,以1亿元自有资金为起点,绑定孵化企业同等条件下的跟投权。截至目前,已投资企业48家,总投资额超1.4亿元,培育出高至科技、麓邦光电、微纳坤宸、万鑫精工、融创微电子、大科激光等拟上市企业梯队。
这份投资不仅有温度,更有回报。目前,柳枝背后国有资本已回收资金数千万元,在管项目账面价值超1.5亿元,预计未来回报达2.5倍。而回收的资金,将投向更多潜力企业——金融活水就这样循环往复,滋养着这片创业森林。
十年柳枝,从一株幼苗到一片林海。 它以资金为种,让创业梦想有了起点;以服务为壤,让企业生长有了根基;以市场化为养分,让产业生态有了活力。
未来,在湖南湘江新区这片创新热土上,“柳枝行动”还将继续播撒希望,让更多创业梦想开花结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董宇瑶 周达 高远瞩)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